家庭实验室

陈耀说:“到那时(2049年),我希望我的学生中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案例类型
小学
创新点
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课程 兴趣驱动
发起方
  • 发起年份
  • 小学
    学龄段
  • 浙江
    分布地图

简介

陈耀,温州市籀园小学的科学教师。二十多年来,这位科学狂人为了带领孩子做实验,开坏了自己的两辆汽车,贴进十多万元的科学实验器材,爬遍了温州方圆百里的每一座山,亲自辅导的学生有3500多人,发动家庭实验室3000多个。他建立了“温州市实验小学少年科学院”,设立了“少年诺贝尔奖”,每年的颁奖活动都成为学生们的科学盛会。他的学生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90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奖。而陈耀的科学梦想,仍在不断前行,目前在探索如何将科学与历史等人文学科相连接。他将时间设定在2049年,他说,“到那时,我希望我的学生中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创新点

只有电子游戏和补习班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童年吗?从呵护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到带动上万人的改变,一个普通的教师可以做什么?陈耀的所作所为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他开着他那辆破旧的桑塔纳,后面跟着一大队学生,浩浩荡荡去山间田野里做科学考察时,我们相信,一个人通过充满激情而又专业的努力,可以唤醒一群人。

科学教育激情与参与式教学活动结合

陈耀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精神,同时也注重建立科学和语文、数学、艺术、体育之间的连接。他注重学生在探究中的乐趣和感受。而不过于关注科学竞赛结果;他善于运用一切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和创造,从自制洗发水到制作遥控飞机,五花八门。他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总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他发起了“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引领孩子们在家中(课外)建立自己的探索实验室,通过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实施、记录与分享、过程与分析、撰写科学报告等过程,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系统提升。

走出校园、融合学科的科学活动

他也创立了印象巴学园课程,以解决儿童科学课中学习与生活实践脱节、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科学课与其他学科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他将科学探究策划成主题活动,每一季都用两三天时间,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带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科学探究,完成科学写作、演讲与交流等过程。辅助以露天电影课程,野外求生、团队课程,自理能力等活动,形成了颇受欢迎的夏令营和冬令营项目。

他还发起了“苹果树之友“公益组织,自费到多个省市的偏远地区送教,讲授印象巴学园课程,无偿分享自己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该组织也吸引了一大批不同职业的志愿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案例视频

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