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网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可搭建简单便捷的网络双师课堂
案例类型
乡村教育 互联网+教育
创新点
教育扶智 精准扶贫 互联网+教育
发起方
  • 2015
    发起年份
  • 乡村教师与学生
    学龄段
  • 覆盖全国30个省份
    分布地图

案例简介 / 背景:

据统计,2017年全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有10.7万所,占农村小学与教学点总数的44.4%。 农村小学寄宿生有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

这10.7万所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历存在缺师资、缺课程、缺资源、缺资金等严峻问题,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通过传统支教、捐赠、公益组织项目支持等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校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分布在各个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来说,这些帮助仍然是杯水车薪,难以大规模满足需求。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 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互联网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为中国教育底部攻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015年10月,由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介沪江)发起互联网+ 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可搭建简单便捷的网络双师课堂,通过沪江互动学习平台CCtalk用“1+N”课堂的模式,用一张共享大课表大规模解决偏远乡村教学点缺少课程资源的问题,利用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助力国家教育“精准扶贫”,让大山里的孩子踮起脚尖看到外面的世界。

仅三年多时间,连接起全国30个省份的5000多所乡村学校,培训10万名乡村教师、影响100多万学生。互加计划成为国务院扶贫办“2018中国企业精准扶贫案例50佳”中唯一的互联网教育扶贫案例。

创新点:

1、直播课堂——低成本搭建全新网络学习平台。 

低成本、低门槛是互加计划得以在乡村偏远教学点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只要在原有的网络、电脑、投影的基础上再配置一个200元左右的摄像头、下载安装免费互动学习平台 CCtalk就可以实现所有村小教室班班都是直播间,完全可以满足互加网络课程的需要。比起昂贵的录播专用教室,这样的直播课堂让乡村学校能够用的起。

2、 名师共享——无边界共享名师网络优质资源

2016年3月起,沪江互+计划联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各公益组织、教育机构共同发起“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大课表”,覆盖音乐、美术、科学、诗歌、阅读、英语、手工、财商、网络素养、生命教育等十多门核心素养课程每周多达30多节,足以满足各地村小的教学需求。每学期互加计划发布公益课程表,各地学校根据需要将网络大课表与本校课表融合,为村小多年没有解决的缺少课程、缺少教师、缺少资源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让村小的校园里绽放勃勃生机。

3、壁垒打破——社群化学习助力乡村教师新成长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乡村教师成长计划2015—2020》目的就是加快乡村教师的成长,努力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 2017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曾宪梓楼正式启动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 (简称青椒计划)是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加计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西部阳光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爱学堂、洋葱数学、三三得九等20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助力乡村青年教师成长的公益项目。连续两届青椒计划培训乡村教师5万人,覆盖200多个区县教育局,70个属于贫困县,其中大部分在“三区三州”。

“青椒计划”的社群化学习建立了教师发展的生态支持系统,教师相互连接行成网络学习共同体,使跨界、跨地域的合作成为必然。通过学习表达、分享、传播和有温度的运营,实现“用教育的技术链接教育的人”,培养教师的网络学习习惯,让教师在虚拟的社群空间里找到共同成长的归属感,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的推动者和变革者。

“青椒计划”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培训乡村教师的模式已经得到乡村教师的认可,为帮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探索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官网:hujia.org/

微信号:hujiajihua

 

案例视频

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