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数民族得到“自信与自我认同”教育

致力于陪伴困境家庭留守儿童成长,践行“自信与自我认同”教育
案例类型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教育
创新点
陪伴成长 自信与自我 心智素养
发起方
  • 2009
    发起年份
  • 4-20
    学龄段
  • 云南
    分布地图

——案例详情——

案例简介 / 背景:

榕树根是常年扎根云南滇缅边境的景颇族山寨,致力于陪伴困境家庭留守儿童成长,践行“自信与自我认同”教育的公益机构。

背景介绍:

  1. 山区留守儿童缺失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心理障碍严重;

2.偏远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极端低下,体罚普遍,严重打击孩子学习信心和兴趣;

  1. 周边村寨贫困与毒品艾滋病泛滥、拐卖、早婚、性侵害、暴力犯罪等各类社会问题交织,成长环境对儿童极为不利;

综合以上情况,孩子需要有效保护,才能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获得最基本的安全感,同时需要及其强大和充盈的内心,有目标、有梦想,才能不被周围的黑暗吞噬,独立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个人发展之路。

创新点:

  1. 第一关注点在“长项”而非“短板”,在施展才华中找到“自信与自我认同”

虽然当地孩子普遍学习成绩差,但不是一上来就补课,而是从歌舞、绘画、体育、自然等当地孩子擅长且感兴趣的活动入手,让孩子在发挥长项中找回学习的乐趣,重塑自信,探寻自我。

  1. 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务实教育:

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当地实际需求,采取:

(1)打破学科分科(更符合知识自然习得规律、更贴合实际、有效消除孩子对学科的恐惧);

(2)项目式教学(在“做”中学,印象更深刻,成就感更强,如自己操办一场景颇绿叶宴、自己动手盖竹楼、城市生存训练营、木偶戏)

(3)分布式课堂 (带孩子游学、附近城市的职业体验、拜访各种工作室和“传奇人物”,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打破山村里的信息封闭)

  1. 有凝聚力的成长共同体:大混龄家庭氛围上课和开展活动

亲切感消除对学校的恐惧;在放松状态更能发挥;大小孩子互助;更好地照顾每个孩子不同的实际认知水平而不是按照年龄、年级去一刀切。

  1. 课程内容随着孩子们长大

自然艺术夏令营、歌舞和绘画艺术课、自然探索; (想象力、创造力保护)

景颇传统故事木偶戏(发现自己的特长、团队协作)

“小小导演”摄影、摄像课;(创作、表达)

“远方的伙伴”夏令营;(与城市、国外的同龄人跨文化交流)

街舞队 (应对青春期逆反的问题少年,帮他们找寻正向积极的释放、发挥渠道)

登山队、野外生存训练;(训练时间观念、纪律、团队意识、风险防范、预算管理,为将来对接外界社会储备基本概念和技能)

青春期人生选择和性教育;(进一步探索自我,找寻社会定位)

远赴北京、上海、成都游学;(预先进行职业规划、体验)

少年职业教育计划;(心智素养、品格培养为核心,加上职业技能,具备立足社会的本领)

孩子辅助做大学、研究机构的研学接待(提供志愿服务和未来就业机会)

  1. 对平时被当地学校、社会排斥的“问题少年”不离不弃,充满尊重与希望

孤儿、实际孤儿(父母服刑或遗弃孩子)或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

庇护孩子免受童婚、家暴、拐卖、无知染毒、酗酒等侵害;

为遭受严重创伤的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目睹亲人凶杀、被家暴、父母吸毒贩毒被抓、母亲遗弃孩子);

帮助已经吸烟、染毒、酗酒,或者已经涉及刑事犯罪的青少年,通过积极健康的活动和心理关爱,实现戒毒、控烟、控酒,以及避免再次犯罪;

 

案例视频

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