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晓 | 教育变革:从后天到明天

2019-04-28

最近这两年,经常跟大家分享这张图。这是前两年英国的一个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在当今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对比一下你在哪一个年龄段。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数字商”,即不同年龄段对数字技术的了解与信心。结论是14~15岁年龄段的人数字商排名第一,然后开始下降,中老年用户下降尤为明显,6~7岁儿童的数字商高达98,高于45~49岁人群,后者的得分只有96分。我期望中国相关机构也做一个类似调查,估计差别不会太大。你只要看看你家里的孩子,好些5、6岁的孩子拿着电器,没有说明书,也没有人指导,随便拨弄几下,就能操作自如,而不少成年人看半天说明书可能都搞不明白。由此可以知道谁离这个世界更近。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以更大的时空尺度看,这个问题是必然的。这让我们想到美国人类学家米勒提出的概念“后喻文化”。今天我们可以对此有更新的理解。

农业时代,每一代人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差距不大,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间知识和信息的增加量都很低,这种情况下,年龄自然成为拥有知识和信息的显著标志,长辈可以教育晚辈,长辈在知识和信息上拥有必然的优势和权力,这是“前喻文化”时代。200多年前开始的工业时代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的快速增长,使得晚辈和长辈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差不多,这是“并喻文化”时代,即长辈与晚辈相互学习。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大爆炸,且愈演愈烈,很多年轻人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不论是量还是质都开始超过其长辈,知识传递和学习的方式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世界开始进入“后喻文化”时代。

这些年,不论在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是国外互联网公司,80、90后的年轻人都开始成为主力,因为他们更能理解这个时代。这也导致很多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发生重大变化。“后喻文化”是理解这个时代的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而我们对此还远不够重视。知识从来就是重要的权力来源,“后喻文化”所导致的权力变革一定会影响到社会所有领域,包括学校、家庭,包括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包括公司怎么管理等等。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后天观:未来怎么来?从后天来

会场里可以看到很多教育创新成果,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时代的变化。当今时代,最需要对未来展开想象。为什么?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中,90%的时间都不需要对未来有特别的考虑,因为未来10、20年,甚至100年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儿子和孙子所经历的世界跟父亲和爷爷所经历的世界也不会有太大区别。现在不同了,10年前与10年后相比都会有很大变化,很难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儿子和孙子所面临的世界会跟我们是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世界、对未来有一个全新的思路和考虑。我们不再能够按照今天的现状和明天的规划去预测后天,而是反过来,从后天看明天和今天。这正是我们这些年特别强调的一个理念即“后天观”:为了抵达明天,必须远望后天,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从今天到明天很难,从后天到明天较易。

规划未来时,常会感觉费劲努力挣扎了很久,想从今天走到明天,结果发现其实改变甚小,只是在今天的基础上按照既有趋势往前走了一点点。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后天”跟“今天”相比,是结构、模式和范式意义上的大变革、大转型。10年、15年前,商场、超市也在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改善运营、提高效率,比如通过网站让客户更便利地查信息、买商品,结果呢,10年、15年以后,商场、超市本身却被网络零售给超越甚至颠覆了。最近大半年,共享单车在很多城市非常火,北京现在70%以上的单车都是共享单车了,红的、蓝的、黄的,各种颜色都有。仅仅两年前,各地政府还大都在考虑以有桩方式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很多城市学习杭州的成功做法。结果一夜之间,不用政府花一分钱,无桩方式的共享单车就将其超越和颠覆了。所以后天对今天是巨大的超越和颠覆式的进步,就像传统零售与线上超市的关系,共享单车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关系,是范式的大变革、大转型。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从今天考虑明天,思路、思维方式都会受到既有资源、人才、模式和流程等一系列传统东西的重重束缚,所以很难。

从后天到明天较易。如果能解放思想,展开想象,能想象一个跟今天完全不同的后天,以后天为基准和目标来规划明天,情况就不同了,就会重新审视已经存在很多年的那些东西。这是很多致力于创造未来的公司所努力追求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抵达明天,必须远望后天,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从今天到明天很难,后天到明天较易。

大时代: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

时代在巨变。现有很多东西存在了几十年、上百年,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它从来就有,也会一直存在下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我们以为从来就有的东西和概念其实并非从来就有,也未必会一直存在下去,比如公司、现代学校、上下班、退休、钞票等。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3年。一开始人们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认为它跟传真机、电话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更有效率。后来发现它不仅是工具,还是渠道,还是平台,甚至还是基础设施,直到今天,催生了信息经济、信息社会。这意味着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时代正在转型,今天社会面临的挑战比五年前、十年前所以为的更大、更全面,也更彻底。这场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下发生的技术层面、商业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大变革、大转型,历史上恐怕只有200多年前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能够与之相比。这是一场真正的“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之下,人们熟知的很多东西比如“公司”还会继续存在吗?我们可能以为“公司”的是理所当然一直存在的,但其实“公司”不过两三百年历史。今天这个样子的“学校”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中国时间更短,不过一百来年历史。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和公司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当整个世界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之时,必须对当下所有的存在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一个大时代,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的大时代。

进入信息时代,有三个非常重要特征的正在显现,我们也可将其视为理解信息时代的“三把钥匙”。